
秋宵月下有怀原文及赏析
原文: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①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②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
秋夜空中明月高悬,露珠映着露水晶莹剔透,竟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寒鹊惊起不知所去,萤火虫循着灯光飞入屋内。
庭院里只剩下槐树残影,稀疏凄凉,此时从邻家传来的一声杵声显得格外清晰急促。
你我相隔甚远,如何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愁怅地望着同样远方的月亮。
注释
沾:润湿;栖:栖息;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杵(chǔ):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望望:望了又望;伫立:久久站立.
赏析:
第一句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孤清的月夜图。此时的明月显得格外静谧,甘心悬于秋空,却并未霸道,只是将光芒映得晶莹剔透,如同诗人与之有着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此言为极佳的文字描写。寒鹊惊起不知所去,却在萤火虫的指引下飞入屋内寻找庇护。这种动态的描写令惊鹊的忐忑与恐惧更加凸显,诗人也与它一样,在欢聚的心灵世界里迷失了方向,又不得不流连回忆。
至于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庭院孤清之境的意境。在庭院中的残影中,在邻居那急急地夜 sound声中,诗人更显得形影异状,身影渺小,形如一缕幽冷的月光。
于是诗人都难以抑制内心一股强烈的情感波动,此时发出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整篇文字连贯而富有深意,通过一系列具象化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凄凉孤寂的月夜图谱,在其静谧中蕴含着诗人无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