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谢中书书》优质课教案(附板书)
导语: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写了一篇幅为七百字的山水小品。这是一首用词凝练、意境深远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节诗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 2、通过例文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写景时“三重景”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写景的壮美画面和语言魅力。 2、学习“三重景”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四字一句”修辞方式的重要性。 2、掌握对比衬的方法,准确表达色彩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陶弘景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这首小品以山川之美的景致著称,是其艺术特点的体现。
二、解题 陶弘景写给谢徵(掌朝廷机密文书)的一封回信。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内容简练而优美。作者通过回信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关注与热爱。
三、指导阅读 1. 教师讲解:“答谢中书书”出自陶弘景,是七言绝句。作者以回信的形式抒发情感。 2. 学生自由读课文,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四、分析文意 学生思考:这首诗如何描绘山川之景? 教师引导: 1. 逐句分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等修辞手法。 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展现山水的自然美。 3. “一峰一石”等细节描写,增强画面感。
五、赏析写景 学生小组讨论: 1.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并分析作者意图。 2. 思考“四字一句”的修辞方式如何提升文意? 教师点题:通过具体事例,说明用景明志的艺术手法。
板书设计: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
1、山川之美:展现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2、色彩配合之美:细腻而富有层次感 3、晨昏变化之美:生动而富有动感
这种写法既注重视觉表现,又强调语言魅力,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