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商隐《寒食》赏析
寒食节是冬至后105天后的第3个月,二月份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首句“满”字描绘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江南园林的美丽景象。与自然美景相映的是,“堪悲”,诗人却写出了他乡寒食远堪悲。这里“他乡”二字暗示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从平添到失去的矛盾。
诗中还有下联的“断炊”,冬至之后的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
整首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诗芜句累,又嫌做作,感人反不深。
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诗人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而对家乡的人情则略而不提。或许诗人觉得,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纪念先贤;可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而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叹息,似轻描淡写,却让人心酸。整首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了反衬手法,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李商隐《归去来兮辞》赏析
“归去来兮”是七言绝句,前半句描绘了诗人从北方到南方求学的壮烈情景:“去来难别后、朝天际日又。”后半句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希望,“朝天际日又、还此地自同家。”
诗中既有壮烈的一面,也有深情与悲悯交织。其中“归去来兮”与“贫民窟”并列,暗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去来难别后、朝天际日又。”看似远行的离别,“却把朝天际日同”也暗示了一种无奈与希望——即使身处异乡,也要回到故乡寻求安身立命之所。
整句“归去来兮”的艺术手法非常巧妙,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如“朝天际日又”中的“朝天”、“际日”都是离谱的景象),也有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人通过这种双重意象,既展现了他乡人异化的哀愁,又表达了自己与家乡同胞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
李商隐《归去来兮辞》后半部分
下联:回目几还闲,且借离情自自寥。 上联:同朝月地生时,但有重光非故时。
赏析:“回目几还闲,且借离情自自寥。”这句描绘了诗人归去来兮的情景。前半句“回目几还闲”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渴望回家的无奈与希望,“且借离情自自寥”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悯,即虽然心中仍有乡愁,但赶不上家乡的时光。
下联为:“同朝月地生时,但有重光非故时。”这句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前半句“同朝月地生时”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心情,“但有重光非故时”则暗示了一种无奈与期待:虽然心中还有乡愁,但也要赶上家乡时光。
整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深情与忧思,还体现了他对家乡同胞的深厚情感。同时,这也是一首非常简洁优美的七言绝句,既具有深沉的情感,又富有哲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