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散文选刊中,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父亲的形象及其对人物成长的影响。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父亲去世时的情景、父亲教我做事的教学理念、父亲力行无误的品格以及父亲粗糙却坚定双脚折射的人生哲理。
7. 阅读原文后,可以总结出:我在哪些方面仰望过父亲?
- 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位支撑门事、忠厚力行的“知者”;
- 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位历经挫折、坚韧力行的“守信者”;
- 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位心想众人、务实力行的“道兄”;
- 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位勇于担当、守信力行的“明君”。
8. 现在仔细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两题:
(1) 四句话中哪一句出自第⑤段?正确的顺序为: ①父亲是一个支撑门事、忠厚力行的人;④父亲是一个勇于担当、守信力行的人。这四句话对应的是第⑤段中的四句话,分别对应于“仰望父亲,眼底潮涌”、“仰望父亲,心生光明”和“仰望父亲,行止入常”。
(2) 这句出自《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又,《史记·儒林列传》也有类似论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结合语境和相关知识,父亲的“力行”指的是他既不懒散地付出努力,也不因为自己无能而被指责过多。例如,他不仅在工作中尽心尽力,而且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坦然面对,最终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9. 综合全文,作者如何以仰望父亲,表达对他的怀念?并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父亲的“力行”如何让人仰望。
本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的各个方面:他像一个支撑门事、忠厚力行的知者;他像一位历经挫折、坚韧力行的守信者;他如一位心想众人、务实力行道兄;以及他那种既勇于担当又心系人命的明君形象。通过这些独特的视角,作者不仅赞美了父亲的形象,更让人感受到父亲对“我”的关怀和期望。在第二部分,“力行”一词的来源出自《礼记》中的“好学近乎知”,而《史记》中的论述也进一步阐述了“力行”的含义——即不为外物所累,又不因自身无能而被指责过多。
10. 起尾作者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并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父亲脚下的细腻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在文章末尾,作者以“仰望父亲”、“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的感叹收束全文,既是对父亲的尊敬,也是对其品质的赞美。具体来说,文中提到的父亲粗糙的双脚不仅折射出父亲的艰难、腐朽,也象征着父亲对“我”的期望: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希望”也需要我们去努力和付出。通过脚下的描写,作者形象地展现了父亲的坚韧与执着,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尽管父亲的形象显得粗犷,但他的精神却是坚定而美好的。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的形象及其对人物成长的影响,既赞美了父亲的各方面品质,又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和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