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李珣,唐教坊曲,原咏巫山神女事。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
原文: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翻译:
①古庙:指巫山神女之祠庙。青嶂:草木丛生,高耸入云的山峰。②行宫:楚王出京时住的宫室。此处指楚王细腰宫。③枕碧流:水声和山色锁着妆楼。④云雨朝还暮:宋玉《高唐赋》中所言,指楚王梦一神女,自称“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⑤烟花春复秋:泛指自然艳丽的景物,春来花落渐逝。⑥啼猿:山间或池边的猿声,凄厉而刺耳。⑦何必近孤舟:近来有行客已自多愁。
赏析:
李珣在《草堂诗馀别集》中为这首词做了注释。他指出这首词描绘的是一种后世词人对楚王神女故事的咏史,通过描绘神女的春雨和楚王的细腰宫,营造出一种哀愁的氛围。上片通过“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等句,表达了对神女之谜的感慨,下片则以“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等句,抒发了对楚王早逝后行客自多愁的深切之情。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生际遇的结合,展现了深沉而悠远的情感。
李珣在注释中提到,该词创作背景是前蜀覆灭(公元925年)后的词人乘一叶扁舟漂流三峡,以吊古伤今的方式进行咏史。本词为第二篇,原附《高唐赋序》中楚怀王的梦中幽会巫山神女的事,表达了词人对楚王早逝后行客自多愁的深切哀伤。
从文学赏析来看,上片的“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句描绘了一幅楚文化的细腻画卷,既有神女的神秘感,又有宫妃的孤寂情怀。下片以“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等句,抒发了对楚王早逝后行客自多愁的深切感慨,并联了诗人所著《高唐赋序》中的楚怀王梦中幽会巫山神女的事物,表达了词人深沉而感同身受的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该词在文学赏析中提到了明代作家汤显祖对楚文化的赞美,在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的评点中提出了晚清词人的观点。这些都显示了这首词的艺术性和历史价值。
过片词余别集
李珣,唐教坊曲,原咏巫山神女事。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
原文: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注释
⑴ 巢山一段云:唐教坊曲,原咏巫山神女事。后用为词牌。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此处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或补充,以符合两篇的结构)。
⑵ 古庙: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庙。
⑶ 青嶂(zhàng):即十二峰。嶂:形势高险象屏障的山峰。
⑷ 行宫:楚王筑出京临幸的宫室。此处指楚灵王所筑细腰宫遗址。
⑸ (zhěn)碧流:意为行宫临水而建。
⑹ 装楼(zhuānglóu):寝楼,指宫妃所居。
⑺ 云雨:指宋玉《高唐赋序》楚怀王梦中幽会巫山神女之事。
⑻ :泛指自然界艳丽的景物。
⑴ 嗜猿(tíyuán):巫峡多猿,猿声凄厉如啼。
⑵ 何必近孤舟:近来有行客已自多愁。
⑶ 行客自多愁:词人抒写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凄迷,情思低回留连。
赏析:
上片描绘了楚文化的细腻画卷,既表现了神女的神秘感,又表达了宫妃的孤寂情怀。下片则以“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等句,抒发了对楚王早逝后行客自多愁的深切感慨,并联了诗人所著《高唐赋序》中的楚怀王梦中幽会巫山神女的事物,表达了词人深沉而感同身受的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该词在文学赏析中提到了明代作家汤显祖对楚文化的赞美,在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的评点中提出了晚清词人的观点。这些都显示了这首词的艺术性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