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合五分钟朗诵的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适合五分钟朗诵的散文,欢迎阅读。
桃花依旧,人心如茶
我不知道您路过一棵去年刚拍过的桃花又开时的心情如何,我是想起了崔护的诗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时光就在这棵平时很少注意,却总在自开自落的过程中桃花里渐渐流逝,“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还在耳边回响,却已经是几年前流行过的了!
我们平时都在感叹时间过的飞快,为了赶上时间,我们也不由得加快我们的步伐,我们真的可以赶得上匆匆而去的时光吗?
而我们追赶时间的同时,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尽管我们是为了追求的太多。
就像我们喜欢喝茶的人,在一味求古追新,茶品质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
"春茶品质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
而"头春"并非"早春"。
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
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
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我们离好茶也越来越远。
正如我们不断的去追求古树茶的古,把茶叶的价格炒得越来越高,却忘记我们喝茶的目的,茶是一种饮料,也是一种朴素的文化,“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
所以陆羽认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故而在久远的古代,无论道家还是佛家,都通过饮茶来提神打坐,进而清心寡欲,或羽化成仙,或度己度人。
茶,是人在草木间,老子说: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二'道'纯任自然,以它自己为法则。"
人不能失去追求,却不能违背自然,茶之本性来自土地之精华,却依旧是茶,一叶茶,是大地的恩情,高山的精魂。你可以感受到土壤、阳光和水所给予的自然风味,可以感受到茶叶中蕴藏着天空、大地、雨露和灵魂的气息但它仍是茶。
所不同的是人,正如崔护所说: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喝茶不仅是茶,而且也是人生的体悟,茶不变,人亦平淡,才是喝茶之道!"
春雨撩人,不须归!春雨,带着一丝柔情的飘落,让城市充满了生机。
天刚蒙蒙亮,迫不及待的推开门窗,雨还在下,细软的,随着风的方向,夹杂着一股凉扑面而来。尽管前些时日,已经是春色如许,春装绚烂,但还是挡不住一夜冷雨的飘零,整个城市又便跌入了春之冷峭之中。
缩了缩脖子退回房间,披了件稍厚点的外衣在身上,特意为这场春雨选了把淡绿色的伞,在一切就绪后重新走出门去。
其实,出门是毫无目的的,没想着要去哪?就只是想随心所欲地街角巷口走一走看一看,看春雨下的城市或村庄,看满城天青色的烟雨,如烟似雾诗意的模样,或者,去寻一声"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回音!
细细的春雨啊,带着丝丝缕缕的柔情无声的飘落,不比春风得意,不比春花娇媚,却有着别样的意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它是春的.精灵,是充满生机的甘霖,春雨浸润了春色,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一场春雨,又是一种情怀,漫步雨中,不由想起江南的雨巷,烟雨如酥,连绵不断,北方不同于江南,少了青石古巷,小桥河畔的柔美与静谧。然而,这一季的雨却是一样的细细密密、淅淅沥沥。我本多情,置身于细雨绵绵,虽比不得江南姑娘的清丽和娇柔,却更添了几分诗意。
而那些江南女孩在春雨中舒展面纱,展现柔情,而我却在这平淡的春日里,与她一起欣赏着这天地间的美好。
春天总是带着淡淡的忧伤,
但每当我看到你,
就会轻轻地说:
"小刘,今天天气真好哦!"
这些美好的时光,
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