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词鉴赏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是苏轼的一首五言律诗,以对词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豁达。诗中“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展现了诗人顺风而行、观赏美景的情景,而“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则透露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超然物外的豁达。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格魅力。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这句对仗工整地描绘了诗人被贬谪到赣州时的情景。诗中“二毛人”与“十八滩头”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出诗人晚年的生活境遇的凄凉,也暗示了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山忆喜欢劳远梦”中的“山忆”是苏轼对过去的回忆,而“喜欢劳远梦”则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地名惶恐泣孤臣”一句,则巧妙地将地域的险恶与个人的命运进行了对比,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诗中“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则是整体意境的象征,展现了顺风而行、享受美景的情景。第三句“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则透露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并暗示着未来可以任由人生起伏。
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深远,既描绘了诗人贬谪时的凄凉心情,又流露出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它充分展现了苏轼作为北宋文学家的重要作用和文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