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经过观察发现口诀规律,熟记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简单问题。
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累学习经验。
3、体会乘法口诀的优势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口诀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图表、小卡通图片、习题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问图中哪些乘法算式,并用乘法口诀填空。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板书算式和相应的口诀。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1)启发引导:
教师提问:“这些题都做对了,说明大家对1-6的乘法口诀掌握得非常不错。”准备七巧板并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回答“用7块拼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拼板数量与乘法运算联系起来。
2、自主学习(1):教师提问:“谁能来试着编出这些算式?”并请小组展示,教师板书算式和相应的口诀,并引出课题《7的乘法口诀》。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尝试找出规律并编口诀。
3、找规律,记口诀(1):教师提问:“每句口诀都能写出两个算式,这句话对吗?”并请小组合作记忆各个口诀,并齐读一遍7的乘法口诀。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记忆口诀。
4、全班背诵口诀:教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背诵这些口诀,教师评价,激励学生。
三、巩固练习:
1、基础题(第一至第八题,每题一空):教师提问:“猪八戒吃西瓜用什么乘法算式?”并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算式。
教师提问:“孙悟空说的四句口诀各是什么?”并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后,教师提出提高题。
2、提高题(解决问题):教师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怎样用乘法计算?”并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鼓励学生课后利用所学内容创作自己的教学设计。
【板书】7的乘法口诀
1×7=7,7×1=7
2×7=14,7×2=14
3×7=21,7×3=21
4×7=28,7×4=28
5×7=35,7×5=35
6×7=42,7×6=42
7×7=49,七七四十九
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提问:“每句口诀能表示哪一种意思?”并请小组讨论,教师板书后学生回答:七七四十九。教师总结口诀中的特点,并强调熟记口诀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七巧板引入。
(二)自主探究,编排口诀。
1、学生小组合作,教师提问:“能用哪些方法来编写这些乘法算式?”并请小组展示,教师板书后引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乘法算式的特征和规律,并引导学生将它们与7的乘法口诀联系起来。
2、教师提问:“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口诀?”并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例如:“每句口诀都是由两个乘数相乘的结果组成的”,“每句口诀都包括相同的数字两次出现”,“每句口诀中的两个乘数之和等于七”等。
3、学生小组合作记忆这些口诀,并齐读一遍7的乘法口诀,教师评价,激励学生。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提问:“猪八戒吃西瓜用什么算式?”并请学生回答后板书算式。教师提问:“孙悟空说的四句口诀各是什么?”并请学生回答后板书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通过具体情境帮助记忆。
2、教师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怎样用乘法计算?”并请学生回答后板书算式。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口诀?”并鼓励学生自由讨论记忆方法,并举例说明。
(四)总结,回顾所学内容。
【板书】
1×7=7,7×1=7
2×7=14,7×2=14
3×7=21,7×3=21
4×7=28,7×4=28
5×7=35,7×5=35
6×7=42,7×6=42
7×7=49,七七四十九
推荐阅读
好运气好兆头的句子_好运气好兆头的句子有哪些,适合发朋友圈吗_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