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首《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抒情诗作,表达了对鸟类的同情与劝诫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内容及情感表达的分析:
诗的内容解析
- 第一句:“谁道群生性命微?”
-
这一句用“微”来形容鸟儿的生命,强调它们虽然渺小,但同样重要。诗人提醒读者不要为小鸟的存在感到担忧或愤怒。
-
第二到第三句:“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
这几句描绘了小鸟的行为和期待。鸟儿像在飞舞一样,幼鸟仍在巢中望着母亲归来,表现出鸟儿的无常与狂妄。
-
第四句:“谁道群生性命微?”
- 再次重复前两句的警示语,强调鸟类的重要性与普遍性。
情感表达
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劝诫与反思:
- “谁道群生性命微?”
-
这一句不仅是对鸟儿的感慨,更是对人类的劝诫。诗人提醒人们不要为小鸟的存在而担忧,因为它们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
“子在巢中望母归。”
-
这一句描绘了鸟儿的情感与期待。幼鸟望着母亲归来,表现出对鸟儿无常命运的同情和期望。
-
“莫打枝头鸟。”
-
诗人劝导人们不要为小鸟的行为而干预或对抗。小鸟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使它们不完美的行为,也是在大自然中的正常现象。
-
“谁道群生性命微?”
- 这一句再次重复了上文的警示语,强化了整体情感的主题。
历史背景
这首诗作者白居易(1064-1127),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既有理性的思想,也有仁义的情怀。这首《鸟》诗虽然表现的是对鸟类的同情,但其情感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的思想观念。
哲理意义
- “群生性命微”
-
这一句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类平等的主张和反思。他认为,无论是什么物种,生命都是平等的,同人类一样重要。
-
“子在巢中望母归。”
-
诗人通过描绘鸟儿的无常行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与 unequal situation的感慨。
-
“谁道群生性命微?”
- 这句再次强调了平等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为小鸟的存在而争论不休。
总结
这首《鸟》诗不仅是对鸟类的赞美,更是对人生观和社会观念的反思。白居易通过诗歌传达了平等与和谐的思想,提醒人们在面对生命与社会时保持理性和理解。这首诗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和思想意义,激励着现代人追求平等与和谐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