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对春节的意义看法也有很大变化。在传统的年代里,春节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农耕民族重新确定人神关系的标志,是对长幼关系的矫正与确认;它是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是平日艰苦生活的补偿,让人们对节日充满憧憬和期待。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春节丰盛的年夜饭、孩子的新衣等,是对平日艰苦生活的一种补偿,所有这一切都让人们对春节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社会逐步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了。春节也渐渐"脱变成了简单的吃吃喝喝、打打麻将扑克牌以及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荧屏前打瞌睡等等"。在这个背景下,春节的意义被削弱,变成了一种无意义的仪式。一个没有意义的节日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更需要通过一种仪式来确认自己的主体性:炎黄子孙的身份是我们不能选择的,就像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皮肤和眼睛的颜色一样。如果我们不能确证并坚守自己的主体性,那么我们就只能以"假×国人”的身份出现,就只能做地球村中的二等公民,这样的前景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而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尊重、珍爱、守护春节这一文化符号,这正是对中国人身份的保护。春节的意义比圣诞节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欧美人更珍贵,因为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明精神和审美观念。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春节的尊重与珍视,不仅是对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民族未来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