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与理解“空气》》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 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无色、无形、无味。
- 探索空气与人的关系,培养探究精神。
- 展现幼儿的创造力和观察力,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 故事卡片
- 气球(大小形状不同)
- 扇子、蜡烛等工具
- 风车图片或视频
- 透明瓶或其他容器(用于吹气实验)
活动流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 教师引人:
- 师幼一起深呼吸,营造紧张的氛围。
-
引出话题:今天我们探索的是空气中最神奇的东西——空气。
-
幼儿互动:
- 展示故事卡片中的动物形象(如狐狸、小鹿医生)。
- 联系“寻找与理解“空气”》的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猜测并提问:“为什么小狐狸生病?”(引出空气污染的背景)
二、探索环节(30分钟)
1. 通过观察感知空气的特征 - 师幼共同用手势和动作表现空气的存在。 - 孩子们用小手摸一摸、闻一闻,寻找不同感觉。
2. 讨论与分享 - 教师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空气?(观察、用手触碰、闻一闻等) - 展示幼儿提出的结论,并引导他们总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形、无味)。
3. 发现污染,引发思考 - 通过故事背景图,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污染的问题。 - 讨论:为什么小动物生病?空气是否干净?
三、动手实践环节(20分钟)
1. 观察风车现象 - 孩子们用吹气器在风车上吹气,观察不同形状的风车是否转动。
2. 探索空气流动 - 孩子们将气球投掷到空格中,观察哪些气球更容易前进。 - 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有的时候移动更难?
四、欣赏与总结(5分钟)
- 教师展示实验成果:
-
分组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和收获。
-
幼儿交流:
- 孩子们用眼睛观察风车,用手摸一摸,谈论自己的感受。
-
老师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
-
总结与反思:
-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学到的知识,并思考空气的重要性。
- 总结活动,表扬积极表现的孩子。
活动评价
-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和参与度。
- 对发现的空气现象的记录和分享。
- 是否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设计意图: 这是一场关于“空气”的探索之旅。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幼儿不仅能认识到空气的基本特征,还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与奇妙,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活动注重过程式教学,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小红去图书馆》幼儿园大班健康园地教案
活动名称:小红去图书馆
设计思路: 本活动以“图书馆的重要性”为核心,通过引导幼儿了解图书馆的作用,培养环保意识,并学习如何保护环境。本次活动结合了绘本、故事和动手操作等多方面内容,帮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图书馆的温暖与价值。
一、活动目标
-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了解图书馆的重要性。
- 认识图书馆的物品,并通过观察和讨论进一步理解它们的作用。
- 体验保护环境的美好,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 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共同参与任务。
二、活动准备
- 绘本与故事: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读《小红去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不同区域和物品的功能。
- 环境布置:
- 准备一个带有图书馆标志的区域。
- 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一个图书馆的图示或卡片。
- 工具准备:
- 塑料盒子(可模拟图书馆各个区域)。
- 纸巾和手帕,用于实验。
三、活动流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用来读书吗?你知道图书馆有哪些区域吗?”
- 引导幼儿回忆绘本中的场景,并讨论图书馆的作用。
2. 分组活动(30分钟)
a. 认识图书馆的物品
- 每个小朋友发放一个图书馆图示或卡片,引导他们观察图书馆的不同区域。
- 提问:每个区域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能做什么?
b. 观察纸巾和手帕不会湿的情况
- 教师准备两个容器(一个装纸巾,一个装手帕),将其放入水槽中。
- 教师用纸巾包裹一个小纸包,并将它放入杯子中模拟“纸巾会湿”的实验。
- 孩子们观察并讨论:为什么纸巾没有湿?为什么手帕也没有湿?
3. 实验环节(15分钟)
a. 实验一:水的流动与空气的关系
- 教师将塑料盒子套在两个不同区域的图书馆图示中,模拟不同的环境。
- 假设一个区域有空气流动,另一个区域没有空气流动。
- 提问:如果一个区域有空气流动,一个区域没有,它们会怎样影响水的流动?
b. 实验二:纸巾和手帕不会湿的情况
- 教师将纸巾或手帕塞入纸盒中模拟“杯子倒扣”的实验。
- 孩子们观察纸盒是否会有空气进入纸盒并流到杯子里,从而达到“水不能流入纸盒”的效果。
4. 检查与反馈(5分钟)
- 教师询问每个小朋友关于图书馆和实验的感受。
- 总结: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情况,只有有空气流动的地方,水才能流动,从而保护了环境。
四、活动总结
- 带回的纸巾或手帕不会湿的情况,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
- 提问:“为什么这些物品不需要用布包,而是能保持干燥呢?这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 总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只要有空气流动,水就会接触到纸巾或手帕,从而保护了环境。
五、活动延伸
- 教师布置一个环保实践任务,如寻找家里还有哪些物品能保持干燥,或者想办法减少家中污染。
- 或者组织一次“清洁环境”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学习如何保护环境。
六、活动注意事项
- 确保所有实验材料安全,避免损坏塑料盒子或手帕等。
- 选择安静的区域进行活动,促进幼儿的专注和投入。
- 在小组活动中注意鼓励合作,提升参与度。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习了图书馆的重要性,还掌握了观察环境、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空气》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下是教案的具体设计亮点及反思:
教案亮点:
-
明确目标与重点
教案围绕“空气”这一主题,设置了多个活动点,如观察、实验和体验等,帮助幼儿理解无色无味看不见抓不着却无处存在的事实。 -
操作性强
通过吹气球、使用吸盘、玩纸等环节,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增强科学体验。 -
层次分明
设计从理论到实践的层次递进,从观察到探究,再到实际应用,层层深入,确保幼儿逐步掌握知识。 -
情感引导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激发思考、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反思与建议:
-
材料准备
提供明确的操作材料(如气球、吸盘等)有助于幼儿正确使用,避免操作失误。必要时需进一步细化材料准备步骤。 -
活动设计
尽量设计具有层次感的活动点,避免过于简单或复杂,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引发深刻的思考和体验。 -
教师技巧
需要不断调整教学资源,关注幼儿特点和资源情况,提升自己的基本功和科学教学能力。 -
反思总结
在每个活动中添加教师的个人感受和反思,引导幼儿逐步培养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总之,幼儿园大班教案《空气》设计全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但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更加关注操作细节、情感引导及资源准备,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幼儿讨论
师:我们生活在空气当中,如果我们离开了空气会怎么样呢?
师:我们一起闭紧小嘴巴,捏住小鼻子,试一试有什么感觉,当你坚持不住的的时候就把小手拿下来。
师:为什么会有难受的感觉呢?因为空气不能进入我们身体里了,我们不能呼吸了,所以会觉得很难受。如果时间长了,人就会慢慢死去的。你说空气对我们的作用重要吗?(非常重要)
四、结束活动
“刚才小朋友在教室里用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那让我们去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