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加、连减》课件设计
一、教学目标
- 学习并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 能正确进行计算,并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和书写整洁的习惯。
-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
- 掌握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方法。
- 理解并掌握简便写法的优势及其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2分钟)
课件内容: “摘西瓜”场景: - 三个小朋友分别摘了不同的个数的西瓜。 - 提问: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教学活动:
- 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小明摘了28个,小红摘了34个,小兰摘了23个。一共摘了多少个?”
- 教师板书算式:28 34 23 =
教师提示:
- 这是一个连加的问题。
-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老师要引导他们选择简便的竖式写法。
2.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0分钟)
课件内容:
- 提问:如何计算连加问题?
- 分组讨论:分步列出两个竖式,边说边板书。
- 学生完成练习题:46 25 17 =
- 教师指导学生:
- 第一步:46 25 =
- 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口算或笔算);
- 第二步:61 17 = (或 81 17?)
- 可能的简便写法:46 25 17 = 81
- 教师板书:
- 46
-
- 25
- 71
- 17
- 88
教师提示: - 强调连加的简便写法,避免繁琐的步骤。 - 学生在完成后举手验证。
3. 实践运用,巩固练习(5分钟)
课件内容:
- 提问:“运西瓜”场景:
- 总共有85个西瓜,运走40个和26个,还剩多少?
- 板书算式:85 - 40 - 26 =
学生计算:
- 第一步:85 - 40 = 45(口算)
- 第二步:45 - 26 = 19
- 教师板书简便写法:
- 85
- -
- 40
- -------
- 45
- -
- 26
- -------
- 19
教师提示: -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其他计算方法。 - 通过不同的方法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4. 拓展思维,激发应用(5分钟)
课件内容:
- 提问:
- 列出两个连减算式的写法。
- 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 总结连加、连减的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 连加、连减的简便写法的优势是什么?
- 学生可能的回答:
- 简单、快捷,减少步骤;
- 计算准确,不容易出错。
四、总结与反思(2分钟)
课件内容: 1. 连加、连减的竖式简便写法如何? 2. 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教师总结: -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到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 知道了连加、连减的特点,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 探索学习的乐趣在于发现规律并掌握方法。
五、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课件既清晰明了地展现了课堂内容,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和实践环节,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附:板书设计:
最新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模板6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地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然后看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3.认识几厘米
4.把彩纸上的刻度0对准直尺的“0”刻度,然后看右端对着几厘米,就是几厘米长的彩纸。
推荐阅读
怎样预防近视的作文400字_如何预防近视的作文350字,三年级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