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山亭宴》
上片: 一作《燕山亭》。起首六句,实写杏花。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羞杀”一句,总束杏花之美。 “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 “花易凋零一层、风雨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 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之感。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如泣如诉。 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 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回肠荡气。况蕙风云:“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
下片: 因见双燕穿花, 又兴孤栖膻幕之感。 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 且问且叹,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
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回肠荡气。 况兰香,兰香如水,不复多此。 上片三五九句, 回望当年曾同游,同归二义人。 今朝若见此,往昔何所去也。
四七十六句。 四八三十一句。
总结
这首词以北行见杏花的形式开头,表达了作者身世之苦和悲惨遭遇。上片描绘了杏花的美丽与凋零,既有对杏花盛开时的娇艳描述,也有对风雨摧残后的凄凉景象。这种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苦难。下片写离恨和燕子的情怀,表现词人的情感共鸣。前三句写一路行来,忽见燕儿双双,从南方飞回寻觅旧巢,不禁有所触发,本想托付燕儿寄去重重离恨,再一想它们又怎么能够领会和传达自己的千言万语?但除此以外又将凭谁传递音问呢?作者在这里借着问燕表露出音讯断绝以后的思念之情。“天遥地远,万水千山”这八个字,概括出他在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种种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见不到汴京故宫,真可以说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以下紧接上句,以反诘说明怀念故国之情,然而,“故宫何处”点出连望见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梦寐之间了。梦中几度重临旧地,带来了片刻的慰安。结尾两句写绝望之情。晏几道《阮郎归》末两句“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秦观《阮郎归》结尾“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都是同样意思。梦中的一切,本来是虚无空幻的,但近来连梦都不做,真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反映出内心百折千回,可说是哀痛已极,肝肠断绝之音。
```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