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宗元的七律诗《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注释
【注】⑴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山西运城人。柳镇信奉传统儒学,刚正不阿,后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⑵黄甘:即黄柑,橘类的一种。
⑶城隅:指城角处,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
⑷楚客:指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屈原爱橘,曾在《橘颂》中对柑树赞颂:
"橘子园,园中三载柑,日日温生冷,有虫频飞起,终日不眠休。
⑸木奴:柑橘的果实。
⑹喷雪:形容白花怒绽.
⑺垂珠:悬挂的珠串,此处比喻柑果。
⑻坐待:渐地等待。
【注】扩展阅读:柳宗元的人物介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他的父亲柳镇信奉传统儒学,具备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品德;母亲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父母双亲在言传身教和学识方面,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但柳宗元并没有受大形势的影响,年少得志的他,20岁中进士,几年后便步入官场,开始参与政治。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柳宗元对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萌发了革新的想法。顺宗即位后,开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leading等大臣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可惜,改革进行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湖南永州任司马,时间长达十年。这一事件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被贬期间,柳宗元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到了著书立说方面,对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议题,他都进行了研究。他给后人留下的一笔思想财富就是:统合儒释。
儒、释、道三家,在魏晋时期已形成了鼎立格局,到了唐代,三家合流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柳宗元“统合儒释”的主张,为当时学说繁杂的局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后来的儒、释、道三教合流奠定了基础。
他用儒家经典解释佛教,表明了儒家和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都可以不断丰富、相互融合,只有这样双方才能都获得发展。
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唐代是儒家思想进一步被尊为正统的时代,也是佛教盛行的时代,但柳宗元并没有受到所谓主流思想的束缚,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思想问题。这种博采众长的哲学思维方式,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其他学者。
【注】扩展阅读:柳宗元的思想与历史贡献
柳宗元是中国唐代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他在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他以儒家经典为出发点,结合佛教智慧,提出了"统合儒释"的思想体系,这对当时的政治、艺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政治方面,柳宗元参与了地方治污和边疆治理,展现了他在治理地方问题上的才能;在文化方面,他著有《杂居士要录》,对后世文人有重要影响。在宗教领域,他主持了一些佛教活动,体现了其个人哲学思想的丰富性。
柳宗元的思想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并且为唐宋八大家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