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羁旅诗的教学方法
导语: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旦离开,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世事沧桑,无论显达穷厄,乡土之梦都会始终伴随。相思是苦涩的,也是美好的。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羁旅诗的特点
羁旅诗的创作手法
一、什么是羁旅诗
羁旅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二、羁旅诗的常见意象
1. 望月怀人: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
2. 鸟群传书:鸟儿携带信息远行,象征旅途中的孤独。
3. 剖竹问兵:描述旅人离别时的耐心和无奈。
4. 清秋:秋季景色萧瑟,暗示旅人的漂泊。
三、羁旅诗中的常见意象
1. 视野辽阔:意指旅途中的开阔视野和广袤的视野。
2. 声色清冷:含蓄地暗示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愁。
3. 站点孤寂:描述旅人远离家乡后,内心空旷。
4. 舞步轻盈:形容旅人在远处漂泊时的轻盈感和孤单。
四、羁旅诗中的典型主题
1. 相思: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2. 感情流露:通过意象表达情感,如柔肠、粉泪等.
五、羁旅诗的鉴赏方法
1. 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2. 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精神状态和情感波动.
3. 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来营造氛围和情感.
5. 调整视角,从不同角度切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综上所述,羁旅诗需要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和丰富的情景描写,帮助读者深刻体会到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