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居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3
幽居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3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古诗简介
《幽居初夏》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该诗前六句写景,后二句结情,全诗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翻译
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竹笋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注释
⑴湖山:湖水与山峦。胜处:美好的地方。
⑵野径:村野小路。
⑶有时: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谓有如愿之时。鹭,原作“鹜”,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⑷深,原作“源”,据钱仲联校注本改。无处:所有的地方。
⑸触(tú):原作“来”或“去”。草浓:草茂;野径:村野小路。
⑹竹笋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竹笋指竹子,已成熟的竹笋称为“头番笋”;木笔指植物,第一朵花称为“第一花”。
⑺白居易诗:“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黄庭坚注本).
⑹犹,原作“初”,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⑺叹息:叹气;嗟叹。老来:年老之后。交旧:旧友;老朋友。(陆游晚年).
⑻瓯(ōu):杯子。
赏析
这首诗选自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为诗人表达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的田园诗。从内容上看,陆游晚年对国家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情谊,却始终未能实现理想。 首句“湖山胜处放翁家”,“湖山”二字冒全篇,勾勒出环境,笔势开张,合在山间水里,留下一个幽幽的影子。“槐柳阴中野径斜”,紧接而来,笔意微阖。从屋前的槐树、柳树中走来的小路上,绿草丛中,杂着几朵白鹭,在湖面上轻盈地飞舞,为后文作铺垫。 次句“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上句“观”明写所见,此处的“眼”更显灵巧。人行目却不能尽兴,此句暗指蛙鸣,虽是蛙鸣声,然以蛙鸣填满观目间隙,虽有其喧嚣,然又为后文营造出宁静的意境。 “竹笋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此处的“竹笋”指竹子,且为初夏时节已成熟,“头番笋”指刚成熟的嫩笋;“木笔”指植物,“第一花”则指初夏时节刚开出来的白菊或黄菊。后句暗点明了前文的布局,自成一个初夏景色的画卷。 下句“白居易诗: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此处引用了苏轼的诗句,表达对生态和谐、自然界的赞美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