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古代战争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两界人物的对峙,以及他们在武器上的胜利。以下是文章的中文改写版本:
公输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说:吾义固不杀人。
【译文】
公输盘发明了用来登城的木梯,成了一把攻宋的武器。子墨子听说了这一点后,从鲁国出发,经过十天十夜,到达楚国国都郢,见到了公输盘。
公输盘说: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说:北方有欺侮臣者,愿借你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说:请献十金。
公输盘说:我坚守仁义之道,不为杀人。
【译文】
公输盘向大家献出了十块 gold,说:我坚守仁义之道,不为杀人。
公输盘折服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抵御你了,可我不说。
子墨子也说:我知道你要用什么方法来抵御我,但我也不说。
楚王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译文】
公输盘服住了,但说出了他所知道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子墨子说:公输子的意思,不过要杀掉臣民。杀了你,宋国不能守城,可以攻取了。可是你的弟子禽滑厘率三百人,已经手持我设计的守城器械,在宋城上等待楚寇入侵呀。即使杀了你,也不能把所有的守卫人才杀掉啊。
楚王说:好啊,我不打宋国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利作战的地理形势又比不上内部团结的人情世故。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又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君主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此为改写版本,保持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和结构,并进行了一定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