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8
一、有机化学基础部分:
- 关注学生个人发展:
- 教师在讲解分子结构时,应充分引导学生观察物质变化,通过实际操作帮助他们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结构特点。
-
重难点的划分是否清晰?对于高一学生的过渡性内容,是否有足够的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逐步掌握。
-
元素周期律部分:
- 在讲解原子结构时,是否有足够关注原子层次的重要性?是否需要更宏观地从实验现象出发来解释。
-
重难点是否明确?例如,如何利用原子结构解释实验现象?
-
溶液的酸碱性质部分:
- 课堂活动设计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讨论,激发他们的参与感?
- 强化哪些知识点?例如,是否能够更充分地关注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
二、第4章金属活动性顺序:
- 重难点是否明确:
-
是否能正确比较不同金属的还原性强弱?学生是否有足够的理解应用这些规律?
-
实践应用练习:
-
在练习中,是否能够提供大量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
独立思考引导:
- 课堂活动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操作?
三、溶液的酸碱性质部分:
- 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 是否能够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不仅仅是简单操作?
-
实验设计是否有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
-
规律总结:
- 课堂活动后是否能更直观地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快地应用。
四、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部分:
- 重难点是否明确:
-
是否能准确比较不同元素的位置关系?学生是否有足够的理解?
-
实验练习设计:
-
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
直观展示工具:
- 课堂活动设计是否更直观?例如,是否可以通过图表或对比图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差异。
五、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部分:
- 官能团定位是否到位:
-
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物质变化,确保官能团定位准确?
-
实验设计的引导:
- 课堂活动是否有足够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
实验现象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知识应用练习:
- 在练习中,是否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点。
六、有机物的变化规律部分:
- 实验设计是否深入:
- 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不同聚合物的异同点?
-
实验设计是否有足够的对比分析?
-
知识点深化:
- 教师是否能够更深入地讲解化学计量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反思和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高二化学的教学质量,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1
我所任教的高二化学两个班,一个是A班,一个是平行班,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这种情况从客观上为我提供了因材施教的阵地,让我对同一年级不同层班级采取分层教学对策:
一、深度、广度弹性调节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如果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平行班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如果要求过低,A班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
我在教学中对平行班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A班学生采用以纲为纲,适当拔高,弹性调节的原则,让每层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获,学得有味。
二、学习方法指导有轻重
根据学生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第二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第三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没有信心。
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在指导第一类学生时,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同时配以难度较大的练习如《课课练》,让学生学有余味。在指导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时,轻知识的拓展,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发现这一层次的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阅读习惯,不会阅读教材。针对这种情况,我分析会考大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明确、具体、带启发性的阅读提纲,以此为依据进行指导阅读。
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阅读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学会旁注以备复习和重点学习之用,记下阅读中发现的疑点,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维,认真听课。
然后,精选习题,以促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觉地阅读,逐渐养成先阅读,后解题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总之,坚持让学生自己阅读,可改变他们只做题而不看书的不良习惯,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有异同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不合实际。
我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再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加强了直观教学,减了学生负担。但各层课堂教学又有所不同,表现如下:
1、节奏快慢不同:根据学生情况和目前的高考制度,A班的课堂教学是节奏稍快。而平行班的课堂上给学生一定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有时宁愿多用时间让学生思考、动手,也要防止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忙着注入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和教师都会很累,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其实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反而事得其反。
2、容量大小不同:A班因课堂节奏快,所以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平行班容量相应小些。
推荐阅读
难走的,通常是上坡路美文_难走的都是上坡路,但坚持走下去,每一步都算数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