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wennei .showanswer{font-size: 14px;margin-bottom: 10px} .g9{font-size: 14px;}
隐藏菜单
id_7广告位-99%*49
搜索
古茶诗中的“清”之审美意蕴
人阅读
id_1广告位-95%*60

古茶诗中的“清”之审美意蕴

我们知道喝茶,但不知道杯小却藏无尽之美,尤其是盛装茶汤后的茶杯,更是光彩照人。茶诗中的茶杯美得让人着迷。下面请一起来欣赏阅读吧!

古茶诗中的“清”之审美意蕴

中国茶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众多的文人墨客以茶为诗为画,倡导高雅的艺术享受,美化人的精神生活。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如左思《娇女诗等》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多年,据已有资料统计,我国现存茶叶诗词累计达 12600 首,是茶学文化中最为瑰丽的珍宝。

古茶诗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题材和精神载体,饱含着历代文人雅士的审美志趣和情操抱负。唐代斐汶在《茶述》中说: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茶作为一种饮品,儒、释、道三家也都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从中达到一种集体认同,即:和、静、清三则。

今天,我就着重来谈谈古茶诗中的清这一审美意蕴。那么如何多角度地认识和领悟清这一哲学理念的旨趣和精髓呢?

古茶诗中的“清”之品蕴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静以修身”,茶文化也不例外,它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更是内心修养的体现。茶中的青青松松、香甜清鲜让人觉得有静气之感,这种内心的平静与淡雅正是古茶诗中所谓的“清”之所在。

在古茶诗中,“清”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特征,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标准。每首诗都通过对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体现了“清”的深邃与超越。

品茶的功效——清心

古人云:茶心养性,茶以清心。这里不得不提到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回文诗: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在茶叶专卖店,往往同时备有做工精细的小茶壶,供顾客品茶用或选购,壶身周围还嵌着几个字:可以清心也。这无疑是告诉人们常喝茶可以有心清气爽的感受。

下面本人从茶香和茶水两个方面来解析茶是如何达到清心之功效的。

茶香:清性入骨

韦应物《喜园中茶》有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凡法,此物性灵味,本自出山原。道出名茶多出深山幽谷中,最具大自然的清水灵泉之气,外形清秀,香味清幽,最能清人心神。

田艺衡在《煮茶小品》中写道:鉴赏茶叶,首重风韵。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被世人誉为茶中极品,品饮时应品其韵味在香之胜。冲泡后便是闻香气,闻香气时将杯盖移上鼻端,深吸嗅香,只吸气不吐气,直至换气为止,盖好杯盖后才能吐气。

闻香气后立即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后一一倾注在小瓷杯中供品饮。杯盖掀起未等茶汤入口,茶香就扑鼻而来。如遇上非常高级的茶,更是满屋飘香,花香四溢留齿颊,令人心旷神怡,有神明凌霄汉之感;心中烦倦自然消除,心境顿时宁静下来,令人臻于修身养性的意境中。

茶香,能给人的心灵注入一种真正的艺术气质。

茶水:清静与超然

水乃天下至清之物,茶又为水中至清之味,文人追求清雅的人品与情趣,便不可能不吃茶,欲入禅体道,便更不可能不吃茶。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煎茶法写道:青云名士时相访,茶煮西峰瀑布水。饮茶既是给身体补充水分,更能使心灵达到圆融之境。

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写的是他与朋友去郊外游玩,感觉到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清欢讲的就是对平静简朴的热爱,品一杯清茶比喧嚣的酒宴更能洗涤心灵。

茶水有清心之功效的真实写照。

总结

与火热的酒文化相比,古茶诗中蕴藏的以清为精髓的茶文化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高雅清心的一面。让我们透过这丰厚浩瀚的古茶诗卷轴,去领悟茶文化里清这一审美特性的清正、清逸、清雅、清心之意蕴。

在纷繁的社会中,静品香茗,修身养性,古人有云: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苏轼有一首词写道: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路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清欢讲的就是对平静简朴的热爱,品一杯清茶比喧嚣的酒宴更能洗涤心灵。

古茶诗中的“清”,不仅是一种外在的美学追求,更是内心修养的重要体现。通过这些独特的艺术表达,我们得以体味到一个永恒的主题:清——内心的宁静与淡雅。

  推荐阅读

  连云港有哪些大学 附所有大学名单_连云港的大学有哪些学校

  清明的经典诗歌(清明经典诗歌朗诵)

  经典精辟爱情句子70条_经典精辟爱情句子70条图片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 id_5广告位-99%*100
发表评论
畅言评论-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评论模板中修改
  • id_2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武威范文万)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 滇ICP备2024035790号-3   

合同范文
总结模板
通知体会
其他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武威范文万)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 滇ICP备202403579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