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写好借物抒情的作文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
- 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借物抒情,托物寓意”是通过 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
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 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 如何写好借物抒情?
一、教学目标解析
- 掌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
- 理解“托物寓意”这一主题,掌握“借物抒情”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学习通过描述自然界的物体(如梅花、雪、树根等)来表现内心情感或表达个人经历的能力。
-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 选择恰当的物体进行描写,注意具体性与生动性,做到言而不散、句而不挫。
-
突出内心感受,避免生硬地引用素材或机械地重复。
-
培养反思能力:
- 学会从借物抒情的写作中反思自己选择的物品是否贴切,情感表达是否真实自然。
- 发现文章中的逻辑漏洞,并及时调整描写和情感表达。
二、拓展联想
在“借物抒情”的文章写作中,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
明确主题:
确定借物的依据是人物的情感或主题,如写“归去来兮”的人,借雪象征对生命的坚韧不拔。 -
具体描写物品:
选择典型的、容易描绘的事物(如梅花、树根、雪等),同时注意细节描写,使文章更生动。例如: - 竹编人笔的寒梅,写出其孤傲与坚韧。
-
布满尘埃的树根,表现出它的坚强与沉稳。
-
运用类比与象征:
通过类比(如物像)或象征(如神话传说)来深化主题。例如: - 竹编人笔的寒梅与《西游记》中的大圆满相类比,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
冷风中树干弯曲生长比喻为“岁月的馈赠”,暗示人物的成长和蜕变。
-
营造氛围:
不同的角度描写物品,能够改变文章的整体意境。例如: - 小雪纷纷时,梅花凋零,表现其凋零与哀愁。
- 长新岁岁,树干舒展,展现其坚韧不拔和精神力量。
三、如何写好借物抒情的作文
- 明确立意:
立意是文章的核心,需要围绕人物的情感或主题进行具体阐述。例如: - 你之所以选择梅花来表达对生命耐心的向往,是因为梅花给人带来的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
森林里的雪松象征着希望和坚韧,在寒冬中依然能够顽强生长。
-
描绘细节:
描绘物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物态细节: 物体的颜色、质感、形态(如树干的粗壮、梅花的孤傲)。
-
心理描写: 表达人物的情感,例如“雪越下,梅花愈发瘦小”,表现出其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
语言技巧: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例如: - “雪落纷纷时,梅花凋零,仿佛无数个孤独的候鸟。”(描绘物态细节)
-
“树干舒展成一条长长的线,伸向远方。”(表现人物的精神力量)
-
情感表达:
写借物抒情的文章,情感是文章的核心。通过描写物品和人物的情感互动,让读者感受到内心的情感变化。
四、附录
一、回忆人物的方法
-
选择事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回忆的最好材料是在过去三年内与之有交集的事件,尤其是那些容易展开想象和记忆的场景(如上学、放学时、周末活动等)。 -
记录细节:
撰写过程中要尽量细致地描述物品或事件中的细节,避免模糊不清。例如: -
“我常常记得那时在课堂上,小明拿着铅笔走过来,他正专注地做着一道数学题。”(描述具体场景)
-
注意时间顺序:
回忆人物时要注意时间的顺序,从过去到现在依次叙述,这样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连贯性。 -
避免重复描写:
选择几个不同的事件来展开回忆,避免内容过于平淡或重复。例如: - “我常常记得小明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描述某一个场景)
- “又一次,我看见小明站在走廊上,专注地看着自己的作业本。”(记录另一个场景)
二、回忆人物的情感
- 心理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回忆情感时要特别注意内心活动。例如: -
“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小明的感激和敬意。”
-
描写情感变化:
在回忆人物的过程中,要注意描写情感的变化(如从惊讶到感激),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加入心理描写:
如果有机会,可以在回忆过程中加入个人的心理活动描述,如“那时的我感到无比孤单和孤独”,这样能增强文章的情感深度。
五、习作范文
六、《我的小学老师》
友情是一粒种子,在岁月里悄然发芽。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窗外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我坐在教室后座,听着远处传来同学们的骚动声。突然,一只温暖的手从我的背后轻轻拂过,我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那天晚上,当我把书包放回书桌时,发现我手里的铅笔已经变得陌生得不像是老师留下的那支。这让我感到异常困惑:我怎么会在教室里找到了一只陌生的笔?
第二天一早,我又回到教室,看见小明趴在窗边,手里捧着一支布满灰尘的铅笔。他站在我身边,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对不起。” 我这才慢慢回忆起那天发生的事情。
原来,我放学时忘记带铅笔去了,小明在课间给老师发了一支新来的彩笔。我们就这样开始了这段特殊的友谊。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想起那个温暖的瞬间,心里就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结束语: 借物抒情不是简单的描写,而是需要情感的真挚与内心的激荡。通过选择恰当的物品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你就能在写作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坚韧与希望。记住,在回忆时不要急于求成,多一点真实的心路话,让文章更有感染力!
原文改写 1:更注重细节与情感
口落雪中,作者站在窗前,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思绪有些恍惚。
站在温暖的被窝里,窗外的天空飘浮着几片轻纱,作者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氛围,内心深处也有一丝淡淡的忧愁。
那棵两棵树像两个小动物一样生长在这座城市的角落,树影摇曳间,仿佛在向自己诉说一个关于爱与孤独的故事。
原文改写 2:更注重心理描写
最初的下雪,作者是被冻得通红的,而那棵树则成了她的避风港。作者与奶奶一起坐在窗前,分享着她内心的挣扎。
站在雪地里,作者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寒冷的侵袭而战,却依然能感受到那两棵树间那份温暖与无声的互动。
原文改写 3:更注重视角与成长
在下雪的清晨,作者站在被窝里,看着窗外飘舞的雪花,内心充满了无奈。这棵古树,仿佛是一支在时光中生长的老 stem,却始终保持着那两棵树间那份不知名的心意。
奶奶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在作者心中照亮了一条路,引导她勇敢地走向成长的方向。而在这座城市的角落里,这片落叶,正在讲述着一个关于爱与孤独的故事。
以上三篇改写版本均保留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并通过不同角度的细腻描写和心理刻画,展现了作者与奶奶的故事中的温度、孤独与爱的交织。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